中医药企业抢滩中式养生茶饮赛道,传统药方如何玩转新消费?
近年来,随着“Z世代”养生需求爆发,中式养生茶饮迅速崛起,成为新消费领域的热门赛道。不仅新兴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同仁堂、东阿阿胶、胡庆余堂等老牌中医药企业也纷纷跨界布局,推出“药食同源”茶饮产品,抢占年轻市场。
市场现状:中式养生茶饮为何突然火了?
1. 健康消费升级,年轻人爱上“轻养生”
朋克养生:熬夜、压力大,但不想喝苦药,养生茶饮成为“边作边补”的最佳选择。
功能性需求:祛湿、助眠、护肝等细分场景催生多样化产品。
国潮文化加持:汉方养生+现代茶饮,既传统又时尚,符合Z世代审美。
2. 政策支持“药食同源”,行业迎来红利期
国家卫健委发布的《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》(如枸杞、罗汉果、茯苓)为产品创新提供合规基础。
2023年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进一步推动“预防为主”的健康理念,养生食品受益。
3. 资本入局,行业加速扩张
新锐品牌融资:如“椿风”“荷田水铺”获千万级融资,加速线下开店。
老字号转型:同仁堂推出“知嘛健康”咖啡馆,张仲景大药房开设“仲景生活”茶饮店。
中医药企业如何布局养生茶饮?
1. 老字号跨界:从药房到茶饮店
同仁堂“知嘛健康”:推出“枸杞拿铁”“熬夜水”,打造“咖啡+养生”新模式。
胡庆余堂“本草茶饮”:以“汉方草本”为卖点,推出茯苓奶茶、洛神花茶等。
东阿阿胶“桃花姬”:结合阿胶+胶原蛋白,瞄准女性养颜市场。
2. 药企推出即饮产品,抢占零售市场
片仔癀“护肝茶”:主打解酒护肝功能,切入商务场景。
王老吉“黑凉茶”:添加夏枯草、罗汉果,定位“降火+养生”。
广药集团“灵芝孢子粉茶”:结合高端滋补药材,走轻奢路线。
3. 线上渠道爆发,养生茶包成新宠
小仙炖“即食燕窝饮”:瞄准精致女性,月销超10万盒。
正官庄“红参茶”:韩国品牌借电商打入中国市场,主打抗疲劳。
茶里CHALI“养生茶包”:推出“晚安茶”“祛湿茶”等系列,年销破亿。
行业趋势:未来中式养生茶饮怎么走?
1. 功能细分,精准满足需求
场景化产品:如“熬夜茶”“解酒茶”“控糖茶”等。
个性化定制:AI体质检测+专属茶方,提供“一人一方”服务。
2. 科技赋能,提升口感和功效
低温萃取技术:保留更多活性成分,如灵芝、人参等珍贵药材。
分子料理工艺:改善传统中药的苦涩口感,让养生茶更好喝。
3. 可持续发展,环保包装受青睐
可降解茶包、无标签瓶装设计,吸引环保消费者。
4. 线上线下融合,体验式消费崛起
线下体验店:如“炖物24章”提供现煮养生茶+中医咨询。
社群营销:小红书、抖音种草,私域流量转化高复购。
挑战与争议
1. 是真养生还是智商税?
部分产品仅含微量药材,实际功效存疑,需加强行业标准。
2. 口感与药效如何平衡?
年轻人怕苦,但过度调味可能丧失养生价值。
3. 价格偏高,大众化难度大
高端滋补类茶饮(如燕窝、阿胶)仍属小众,平价产品更易普及。
总结
中式养生茶饮的爆发,是传统中医药与现代消费趋势的完美结合。未来,随着技术升级和市场细分,这一赛道有望从“网红”走向“长红”。但企业需在功效真实性、口感优化、价格亲民化上下功夫,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长期信赖。